云青欲雨

去爱吧,我在尘寰世俗里为之心动的两枚月亮🌙.

评《无名》——隧道尽头终有光

发过微博了,搬来lof。


春节档只刷了一部电影——《无名》。程耳作为中国的第六代导演,和他同期的路阳导演、文牧野导演都先后崭露头角。而《无名》之前,他已沉寂了许久。

他的上一部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我看了,作为很早尝试大量使用方言的电影,程耳最大限度的还原了上海滩风起云涌年代的腔调和格局,表达出对大历史滚轮下某些情怀消逝的悲哀,是难得的佳作。不得不说他的前作一定程度上拔高了我对《无名》的期待。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爱好者、文艺片爱好者,包括《无名》中几位主演的粉丝,我对这部影片的期待绝对远超大多数人,看完一次,我就敢说,程耳完全没有辜负我的这些期待。自编、自导、自剪,程耳的个人风格强烈贯穿了整部影片,而他对演员的点拨、调教、知人善任,几乎超出我的想象。

以下的影评和分析含有大量对比和剧透,还没有看过的小伙伴可以选择性阅读。

和前作《罗曼蒂克消亡史》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程耳导演这些年的精进。同样采取乱线叙事、同样瞄准一段时间内几个人物的身份立场转换、同样含有大量的反转,《无名》的时间顺序打乱显然比《罗曼蒂克消亡史》要成熟——这种成熟体现在更快速的切换、更抓精的悬疑、环扣一环的解密和伏笔。《罗曼蒂克消亡史》作为更彻底的文艺片,节奏并不快,最震撼人心的反转也在结尾处,但这种震撼传达的更多是一种忧伤和悲哀。

和同样乱线叙事、同样讲述了二次世界大战部分历史的《敦刻尔克》对比,我们又能发现一些共同之处。两部电影不约而同选择乱线叙事,也许不一定是为了所谓“炫技”,而是通过剪辑把一段观众较为熟悉的历史拍出悬念,在引人入胜上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创新。诺兰和程耳在拍战争时期时,都没有选择用过于铺张的战争场面。还记得《敦刻尔克》国内上映时被评价为“几乎近于默片”,程耳的《无名》选择隐蔽战线的情报工作者,也是在把喧闹的大战争沉默化——这不是一个批评,而是一种新维度的反应。我们在《八佰》中目睹过壮烈的保卫战;在《血战钢锯岭》中看到过真实残酷的战场,《敦刻尔克》和《无名》则尽可能规避了大量的流血,打戏也是压抑的、小规模的。(当然,《无名》中也有不少充斥着暴力美学的镜头,但这和大的断胳膊断腿血流横飞的战场比起来还是小case了)。二者都用直白的小场景反映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残酷,反映侵略者的无情。《无名》中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战败前夕日本兵寻找水源,意外发现井底的四具尸体是被暗杀消失的日本士兵,因此对水源附近的劳工采取了惨无人道的杀害,将他们活生生用水泥浇筑在井底。镜头是沉默的、缓慢的,在压抑的无法逃脱的井底,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们等待死亡。当水泥没过他们的身体,还有一只手高高举起转动着佛珠,可是没有天神降临。这些已经在太平洋战场上如同丧家之犬的侵略者,一队小小的日本底层陆军,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杀害中国人。观影时,周围有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作为春节档上映的影片,《无名》并不讨巧。相比于老少皆宜的喜剧、路人盘巨大的动画片,这部贺岁异类就如同它的片名,就如同故事里那些纸醉金迷的喧闹场合里默默潜伏的情报工作者,和这份喧闹格格不入——在阖家欢乐的氛围下,它显得无名。

但在拍摄艺术和讲述手法上,《无名》已经给出了十份优秀的范例。在前期宣传中,导演讲,他从不善于吹牛,不说大话,但他要讲,《无名》是优秀的影片。今日二刷完毕,我认为程导吹小了、含蓄了,《无名》的确十份优秀,它不低估观众,也不该被观众低估。

截至目前,《无名》在网络上争议很大,我个人认为参与粉丝之间的大战毫无意义。我感到愤怒、我感到无力,我不知道以怎样的身份发布这篇影评。作为梁朝伟、周迅、王一博的粉丝吗?作为导演程耳的影迷吗?作为插叙手法爱好者吗?(Ps:本人《敦刻尔克》《信条》《罗曼蒂克消亡史》三部都看过,《信条》看了很多次。)我认为都不合适。当然,粉粉黑黑的纷扰不是本次影评的重点,多说无益。但我今天也要为程耳导演说两句——好的导演可以调教演员,好的导演也从不害怕任用青年演员。还是以《敦刻尔克》为例,诺兰在拍摄前研究了大量历史资料,发现当时在敦刻尔克等待撤退的英国士兵非常年轻、且缺乏经验,为了真实还原历史,诺兰最终作出了让年轻演员来演士兵的决定。芬恩在面试时只有20岁,诺兰并没有因此放弃选用他参演电影,最终,影片也大获全胜。一个故事中总要有年轻人参与,如果你畏惧看18岁的人演18岁,你就只能看到“老黄瓜刷绿漆”。同样的,在《无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新生代演员精彩的表现。张婧仪的台词虽然被有些博主说略微出戏,但作为大男人戏里的女性、作为人设是一个“浮于表面的、偏于理想主义的革命女性”,她过于字正腔圆的台词或许也可以当作是一种角色塑造;王一博和梁朝伟的打戏也是拳拳到肉,两个平日里衣冠楚楚的人,撕打的过程中推脸、揪头发、抓领带、在地上爬…..表情狰狞、衣衫凌乱,我不知道某些人评价他的“面瘫”瘫在哪里,我看到的是两位非常敬业的演员在突破自己的形象呈现出最好的动作戏。黄磊和大鹏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也让人出乎意料。黄磊饰演了一个懦弱胆小的叛徒,大鹏则饰演了一个两面三刀的“骑墙派”,两人的台词都有许多高光时刻,就不一一赘述,因为句子要放在段落里看,段落需要在全篇里品。

还有许多呼应的情节:杀害一家四口并抛尸水井的日本人最终也陈尸深井;何先生两次审问同样的话术;张先生祥林嫂一样重复“我在广西有一块地”,居然和战败后妄图回日本种地的战犯有着一样的逃避想法;战机上神气的宠物狗和陆地上逃窜的流浪狗最终同样走向死亡……《无名》用128分钟,呈现给我们1939–1946年七年间隐蔽战线的情报工作者所经受的巨大压力和考验。他们沉默、他们潜伏、他们有时不得不做违背自己意志的事;他们和爱人长久分离、他们远离故土、他们被亲友遗忘、质问和背叛……而他们安慰自己有时候只有一句苍白的“不妨再等一等”。

影片最后1946年,三位主人公来到香港,他们的任务真的结束了吗?还是用新的身份继续潜伏?

1939年到如今不到百年,可他们的名字早模糊了。

这是一段我们人人都知道的历史,它被切割,重组,乱线叙事,它变陌生了,变“烧脑”了,因为许多线索无法串联。而处在潜伏中的他们,百年前的他们,面对的就是模糊的信息、杂乱的线索,还有看不清前路的明天。

这“烧脑”吗?只是现实。

至于那些问汪精卫是谁的,我的意思是,要不咱先别骂电影了,重返十五岁骂骂没学好近代史的自己。

评论

热度(11)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